秦楚网讯(十堰日报)文、图/记者 纪枫波
夕阳无限好,何叹近黄昏。郧阳区委党校教师黄福生退休后开始学习简谱,并试着填词作曲。十几年来,他以“汉江逸翁”为名,创作近百首歌颂汉江、武当的诗词歌曲,广受好评。不久前,黄福生将这些词曲收录成辑,以《千古一词唱汉江》(汉江逸翁歌词歌曲集)为名出书。
“人过七十古来稀,活到老、学到老、奉献到老,我希望能发挥自己的特长,在有生之年为家乡十堰多作一些贡献。”11月1日,黄福生来到《十堰日报》编辑部,向记者展示不久前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著作 《千古一词唱汉江》(汉江逸翁歌词歌曲集)(如图)。
黄福生毕业于原武汉师范学院 (现湖北大学)中文系,先后在郧阳区南化塘初级中学、郧阳区委党校任教。退休后,他学拉京胡、唱京剧,并于65岁开始学音乐简谱。有着深厚文学功底的他,渐渐迷上了作词、谱曲。
“有时候来了灵感,我宁可不吃饭不睡觉,创作到凌晨是常有的事。”黄福生说,郧阳历史悠久,发展迅速,前景辉煌,作为一名喝着汉江水长大的郧阳人,自己深爱着这片土地。十几年来,他潜心创作歌颂家乡、宣传家乡的诗词歌曲,希望能向全世界宣传家乡。
记者看到,《千古一词唱汉江》一书分神州篇、汉江篇、外地篇、家乡篇。第一章神州篇中的 《为一带一路点赞》《精准扶贫颂》词曲,以饱满的热情歌颂了党的大政方针;第二章汉江篇,以歌颂汉江、歌颂郧阳、歌颂十堰、歌颂武当、歌颂南水北调为主题。
汉江被称为“中国的多瑙河”。在写词谱曲时,黄福生把汉江作为第一素材,把几十年积淀的感情以艺术的形式——作词、作曲表达出来,这样就有了《千古一词唱汉江》一书。全书近百首诗词歌曲中,描写汉江的就有35篇。
《汉江》是黄福生写汉江的代表作,其立意高远,构思精巧,气势磅礴。写出了汉江这条母亲河的悠久、壮丽,表达了十堰人对汉江的深厚感情。
“这首词把汉江写绝了。”许多看了这篇作品的人由衷地赞叹。一位民营企业家听后为之感动,慷慨解囊出资录音。媒体做了 《汉江》MV在黄金时段播放,郧阳区教育局将 《汉江》作为郧阳区乡土教材内容。武当山景区还将刻有 《武当之巅唱汉江》 《汉江》的石碑安放在朝圣门外石壁上。湖北省音协副主席刘翔高度评价歌曲 《汉江》: “曲子流畅完美,既有巴土音乐元素,又有汉江平原特点,其中不乏楚天乐感。”
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动工后,黄福生多次实地走访寻找灵感,并创作了两首反映南水北调的歌曲 《清清一江汉水情》《汉江水,清又清》,走到哪里唱到哪里。
2009年10月,黄福生赴北京旅游。在天坛公园、方庄体育公园,他再次唱起这两首歌。优美的旋律,吸引不少群众驻足聆听。一些听众听完黄福生歌唱水源区人民的奉献精神十分感动,还提笔留言,感谢黄福生,感谢十堰人民。
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前夕,黄福生写下了歌曲《汉水北去》。他打算制作成MV,但是缺少关键画面。于是,他专程坐火车到北京后,从团城湖沿着调水路线一路拍摄到丹江口市。
“那天北京团城湖没有开放,进不去,我就把《汉江》《汉水北去》唱给管理部门的门卫听,将视频歌曲播放给他们看,提出想拍几张团城湖照片的想法。得知我是水源区人民的代表,门卫被我的诚意感动,请示领导后特批我进去拍了资料。”黄福生回忆说。
2016年,黄福生创作了《为一带一路点赞》歌词,并谱曲、自唱、制成视频歌曲,发到优酷网上。“明年,我国将举办第二届‘一带一路’国际合作高峰论坛。我想从十堰出发,经陕西、新疆,再到中亚、欧洲,沿着古丝绸之路走一圈,“每到一地,就唱这首歌,播放视频音乐,把中国声音传递出去,把郧阳、武当、汉江展示给更多的人。”黄福生说。